灰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加固地下水位以上、**含水量12%~25%、厚度5~15m的新填土、杂填土、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。当地基上含水量大于23%、饱和度大于0.65时,打管成孔质量不好,且易对邻近已回填的桩体造成破坏,拔管后*缩颈,这种情况下不宜采用灰土挤密桩法。
灰土强度较高,桩身强度大于周围地基士,可以分担较大部分载荷,使桩间土承受的应力减小,而到深度2~4m以下则与土桩地基相似。一般情况下,如果为了消除地基湿陷性或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或水稳性,降低压缩性,宜选用灰土桩。
(1)施工前应在现场进行成孔、夯填工艺和挤密效果试验,以确定分层填料厚度、夯击次数和夯实后干密度等要求。
(2)桩施工一般采取先将基坑挖好,预留20~30cm土层,然后在坑内施工灰土桩。桩的成孔方法可根据现场机具条件选用沉管(振动、锤击)法、爆扩法、冲击法或洛阳铲成孔法等。
(3)桩施工顺序应先外排后里排,同排内应间隔1~2孔进行;对大型工程可采取分段施工,以免因振动挤压造成相邻孔缩孔或坍孔。成孔后应清底夯实、夯平,夯实次数不少于8击,并立即夯填灰土。
湿陷性黄土属于特殊土质,土质较为均匀,但土体结构疏松,孔隙比较大,干密度较小,含水率大,因浸水后土体结构发生破坏而产生附加变形。试验研究表明,当黄土土体的干密度和其压实度达到一定峰值时,黄土的湿陷性可以基本或完全消除。
为治理黄土的湿陷性,灰土挤密桩法充分利用上述机理,灰土挤密桩法,通过挤压成孔使桩间土体得以压密,从而减小孔隙比和含水率,增加黄土土体的干密度,形成承载力较高的人工复合地基。